單親爸爸張達明 讓孩子從錯誤中成長
發布時間: 2016/03/11 12:13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9
摯愛離開世界,總叫人肝腸寸斷。有人久久不能走出哀傷,消沉度日;有人認為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階段,不以為然。本身是基督徒的港大法律系首席講師張達明說流淚過後,要放手,因為他知道愛妻將到更佳美之地,有天他倆會在天家再聚。
張達明與初戀情人寶英在教會相識,並在眾人見證下共偕連俚。牽著手走過14個年頭,只是到了2007年2月23日,癌症把張達明的一生摯愛帶離了這個世界。
妻子臨終前,張達明舉行告別會,並在親友面前再次把戒指送給愛妻。記者看過影片,只見他的妻子當時很虛弱,但對當時12 歲的女兒及10 歲兒子說:
雖然我要走,但媽媽很放心,因為弟弟和欣欣應該擁有正確的價值觀。
3天後,妻子沒有遺憾,在張達明懷中安然離開。9年裡,單親爸爸張達明看著子女一天一天長大,進入大學。「很享受與子女的相處」是他此刻真實的感受。
要與限制共存
走過的路不易行,特別是頭3年,兒子因母親離世大受打擊,試過缺課2星期,也想過自殺。張達明說,「要接受自己的限制」是他一個很大的學習。
接受現實,有些事情我不會取代到母親的角色,我就是我,媽媽就是媽媽,男人就是男人,女人就是女人,有些事我不能東施效顰,你要接受自己的限制。
信仰讓張達明看到人的限制,同時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爸爸。現在,一家人間中也會提起母親,話題沒有需要避忌,也不會為此強作愁。張達明笑言,有些女人的事情,例如女兒學化妝,需靠親朋好友補足。
請把孩子看成是一塊玉
要令子女愉快健康地成長,不少人認為「知易行難」。但張達明經歷了生離死別後,卻發現與子女同行才是最重要。正如他在佔中時所言:
有權的人有時要放下身段,不是一味譴責,如果你出於愛這班年輕人,就算你覺得他們不對,你隔著空氣譴責他,他們改得到嗎?你要與他們同行,明白他們。
他一臉認真的解釋,每個小朋友都是一塊玉,就像台灣故宮博物館的鎮宮之寶翠玉白菜一樣,本身可能有一些我們不喜歡的裂紋和瑕疵。但只要父母觀察子女的特性,然後順著他的特性雕鑿,「次玉」終會變成別人口中珍而重之的國寶。
他早前就曾分享道:
現在回頭看起來,我自己與20年前跟太太剛認識時真是大不一樣。
以身作則從承認錯誤開始
生命或許也如此,需要經過千錘百鍊,才能被雕鑿成美玉。張達明笑言自己也有好多缺點,比如讀大學時經常走堂又講粗口,與母親相處時則一言九鼎。但分別在於他會把自己做過的壞事或缺點告訴子女:
很多家長想以身作則,好像等於自己那一套一定是對。但到底你想自己的子女是一個從不犯錯的子女,還是成為一個願意接受錯誤、勇於改過的子女?
好多時候我地會驚,驚如果將我們不好的事比子女知道,他們會不會有樣學樣?我的觀察是不會的。
他憶述,以前兒子和嬤嬤關系不好,經常一言九鼎,後來有天張達明回想時,發現自己與母親相處時也是一言九鼎,於是主動邀請子女為他祈禱,希望自己以後不要再犯重複的錯誤。
一星期後,兒子因身體欠佳,被嬤嬤嘮叨,但這一次,兒子沒說話,微笑著受教, 還比平時多吃了一碗飯。張達明笑言,現在倒是他有時在與父母相處時,未必控制得到情緒。
兒子發現問題不是他獨有,但爸爸願意改變,反而有動力改變…所以到今時今日,兒子對我父母的包容度都比我醒目!
他帶點驕傲的說。
怪獸家長?
張達明的父母從前因開士多關系,給他很大的自由度。問到他怎樣看現代的家長,他就指現代父母很多時候不懂放手,太怕子女行差踏錯,太怕子女受傷害,以致子女無法從犯錯中成長。
家長的角色不是幫子女做決定,而是幫助他們可以自己做決定。
孩子本來就是父母愛的結晶。從恨鐵不成鋼,變成以愛與孩子同行,生命的改變或許就是從反省與接納開始。